2015年1月22-24日,由暢享網與上海CIO圈聯(lián)合主辦的“第十屆信息化領袖峰會暨上海CIO年會”在上海太陽島旅游度假區(qū)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yè)的CIO、政府部門領導、暢享網歷屆信息化貢獻人物以及國內外知名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200多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未來企業(yè)創(chuàng)新轉型之路。上海證劵交易所CTO白碩為大家講述了“滬港通背后的IT新力量”。
上海證劵交易所CTO 白碩
以下為上海證劵交易所CTO白碩線上的精彩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的CTO,今天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下滬港通的歷程。滬港通中文全稱是滬港股票交易互聯(lián)互通交易,是李克強總理在4月10日宣布的。
滬港通在2012年就開始醞釀,發(fā)源和技術關系非常密切。整個思路發(fā)端于一份技術調研報告。這份報告詳盡地分析了國際交易所之間在技術層面互聯(lián)互通的機制,特別介紹了東南亞和交易所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的機制。這份報告遞上去之后受到上交所領導的高度重視,才有了后來的故事。
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受到全世界高度關注,美國人說這是資本市場的偉大創(chuàng)新。金融時報說是歐元以來最大的金融創(chuàng)新。
建立互聯(lián)互通的機制有什么組織原則?
一個原則是對等。雙方沒有誰比誰高,誰比誰低,是同等的身份。加入誰的市場,就服從誰那邊的法律規(guī)則,就接受誰的監(jiān)管,同樣也向哪邊交稅。另外就是封閉運行的原則。雙方證券不能相互轉換。另外,我們是外匯經濟,在大陸的額度是受控制的。
一般來說,簡單的互聯(lián)互通是這樣的:香港一些上市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海上市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海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本來是指交易上海的股票,香港的投資者本身也只交易香港的股票,建立互聯(lián)互通機制之后,雙方可以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但沒有那么簡單,還會分誰是真正的持有者,誰是合法的中介機構。這都需要通過SPV的法律程序,雙方都有自己所在對方市場的分支機構,這個分支機構代表己方市場加入對方市場。
在滬港通中是到哪邊就遵循哪邊的規(guī)定,包括回轉交易。港交所當日可以回轉,上交所是當日不得回轉。交收日港交所是T+1上交所是T+2。交易日非常麻煩,內地有內地的法定節(jié)假日,港交所追尋香港特區(qū)的法定節(jié)假日,設計的時候有三個方案,F行的小方案是取雙方交易日的交集對方的交收日為己方的工作日,等于一年要卡掉十分之一的交易日。
雙方在價值控制方面也有差異。我們實行靜態(tài)價值控制,采用漲跌幅,動態(tài)價值控制。香港交易所沒有漲跌幅控制,但是有動態(tài)的價值控制,根據當前的價位衍生出可交易的價位。在這方面都是追尋對方的主場,這是法律文件體系。雙邊的監(jiān)管協(xié)議和兩所兩司合作協(xié)議,SPV授權協(xié)議。
換匯是雙方的結算公司取得對方的貨幣。結算匯率,買入賣出的參考價用于風控,盤后會給出正式的價格用來交收。滬港通推出的時候,有一些傳聞說太黑了,賺買入賣出的差價。實際是瞎說,實際上是一個價格來結匯的。大致這樣的業(yè)務框架,下面再看看技術上怎么配合的。
2013年年底,滬港雙方的高級領導在深圳一家茶館進行長談,發(fā)現了共同需求,之后就開始悄悄推進這件事。在保密情況下,預備期將近一年。這一年里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沒有任何人透露一點消息。因為是悄悄做,所以涉及的范圍很小,包括技術也很受限。就算有一個強大的軍團也只有幾個人上場,別人不能上場。但這幾個人很重要,需要把架構搭建好,后面基本都是遵循這個架構的,消息宣布后再正式啟動,我們也邀請了技術能力比較強的券商跟我們一起做市場端的技術方案準備,他們也要牽頭搞定承諾書。
宣布啟動之后只有6個月的準備期,其中包含開發(fā)、測試、布置和市場聯(lián)調。方案發(fā)布后,方方面面的議論中都含有不得不重視的成分。重視可能就要對業(yè)務發(fā)展調整,一旦做調整需求也就跟著變。技術范圍涉及到訂單物流、接口轉換、行情發(fā)布與業(yè)務管理、網站等等。港股通是專為港交所定制的,這邊的檢察也要為港交所那邊的賬戶要進行監(jiān)管,公司管理系統(tǒng)也會投票等等。通信方面涉及滬港通信專網。業(yè)務管理要對港股可以交易的股票進行管理,還有發(fā)布額度信息,港交所的報盤子系統(tǒng),部署在我們這里。
簡單提一下政治任務對一些高可用的設計要求。我們有兩個同活雙環(huán)數據中心,每個數據中心部署兩個訂單路由主機,兩臺接口轉換主機,兩臺港交所報盤主機。我們自己的系統(tǒng)包括兩個數據中心都是實時接管。但港交所不是,報盤主機在兩個數據中心切換,可以實時監(jiān)管。一般要切到另外一邊,手工操作的時間反復演練后是15分鐘。我們覺得要做通信,不能因為一端的通信壞了而導致要手工切換。因此建了各建兩條跨境專線,我們是南下,他是北上。
通信專線也是高可用設計。我們在上海市區(qū)內可以同城迂回,香港市區(qū)內數據中心可進行迂回,兩個專線要有兩個運營商。內地是兩個,香港也是兩個,主機斷了、信息斷了,基本上現在可以通信保持。
開發(fā)過程在保密階段是一個很小的團隊確定一個很大的項目。啟動后實施需求也一直在變,包括額度的控制、標的證券的管理等。我們把正常流程被迫調整為敏捷流程,考驗我們的敏捷交換能力,經過鍛煉后發(fā)現是可以的。開發(fā)團隊的內部測試、測試團隊的驗收測試及實驗室測試時間上本來是串行的,現在被迫重疊在一起,對港交所的交易系統(tǒng)和報盤子系統(tǒng)的接口有一個熟悉的過程。除了我們自己的設施外,市場也安排了很多測試。包括雙方運維、技術安排等,都經過反復的談判,交易所擔任督促市場就緒的任務,派出人員去券商哪里檢查。
中國在資本市場具有世界級影響力,香港也很有影響,上海也很有影響,現在1+1>2。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人民幣境外使用規(guī)模擴大了。人民幣國際化了,中國資本市場也越來越開放,引入了全球的投資者涌入,使得內地資本市場的訂價更準確,同時也為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互聯(lián)互通樹立了標桿。
不管背后是IT力量還是變革的力量,最初都是我們學習先進的經驗,追求互聯(lián)互通的理想。這個報告引發(fā)了最后一系列的聲音,在需求多變客觀的環(huán)境下,一些政治任務不得不想。
滬港通無論是主機還是外部接口轉換,互相之間都采用了不同底層可以互動的架構。這個過程中體現了溝通的力量,連接的不僅僅是兩個冰冷的系統(tǒng),還有兩個鮮活的文化。在系統(tǒng)對接時感受到的是文化的對接。這也是邏輯的力量,技術人員和技術人員談判,大家都很嚴謹,形成的技術合作法律文書無懈可擊。最主要還是細節(jié)的力量,在測試過程當中雙方都很認真。包括出現了訂單失聯(lián),不明確的狀況都沒有放過,進行了認真的探討,逐漸了解了他們的特性,知道了這種狀況應該如何應對。
大家注意到開通儀式很酷,但背后也是非常認真的磨合。開通儀式有倒計時,倒計時實際上也有時差,因為兩地信號傳輸有時差,倒計時的時候最后一聲鑼響要把當天第一筆成交雙方的股票爆出來。所以我們不能嚴格的按照對鐘。之前也做了很多演練怎么把數據正好跟鑼聲匹配起來。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個效果,但是致其中也有很多IT技術的艱辛。
金融領域要設計出一個真正有影響的技術,需要理解業(yè)務、理解技術、理解風險、還要理解左鄰右舍的關切。滬港通的推出涉及到央行貨幣方面、稅務總局方面等。金融領域推出一項有影響的創(chuàng)新,需要用國際視野、前瞻的思維、高效的協(xié)同和狼性的團隊,天時地利。滬港通剛剛起步,需要更多時間去熟悉、檢驗、完善和優(yōu)化,回顧整個過程,IT不僅是支撐,而且某種程度是引領了滬港通的創(chuàng)新過程,展現了強大的力量。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