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呼叫中心>>>運營管理

首頁>>論壇文摘>>個人專欄>>袁道唯

袁博士專欄 之二十二

呼叫中心的負荷管理與預測

2002/09/25

。。在呈一定規(guī)模的呼叫中心,預測呼叫負載并據(jù)此安排座席班次常常是主管們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呼叫中心的功能日益豐富,呼叫中心常常要承擔呼入處理、呼出、回復電子郵件、處理互聯(lián)網(wǎng)接觸等多項任務。過多的人員配置會導致企業(yè)的成本上升,而過少的人員配置當然會影響業(yè)務,同時對士氣產(chǎn)生負面作用,也會是造成人員流失的原因之一。

。。人員的配置取決于很多因素。呼叫量的變化通常只能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來推算,但若企業(yè)的業(yè)務與客戶的變化不斷,過去的數(shù)據(jù)不一定能幫助了解現(xiàn)在和將來的流量。同時,人員的配置也不一定有很大的靈活性。若電話的高峰期在每天的18-20點之間,安排一部分座席代表只上兩個小時班就相當不現(xiàn)實。所以,對于一個每天不超過12小時人工服務的呼叫中心,排班上不會有太多的人員增減。當呼入增多時,可安排一些二線人員處理溢出,而當呼入很低時,可安排一些短時間的培訓、現(xiàn)場討論或自習進修。

。。對于呼入量較大,座席較多,而開放時間又為較長直到全天候的呼叫中心,預測與負荷管理就成為主管們要掌握的學問。早期通常是用運算表來進行測算,根據(jù)預估的呼入數(shù),以半小時或小時為單位,在考慮到休息與用餐時間后測算出單位時間內需要多少座席上線。在此基礎上再考慮呼出的安排. 當呼叫中心的規(guī)模足夠大,手工測算排班可能要花幾個小時時,應當引入自動排班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可包含多達五個模塊:預測、排班、追蹤、座席效率及實時排班吻合度。有了系統(tǒng),可以只用幾分鐘就代替了原來冗長的手工勞動。但系統(tǒng)的花費及操作的培訓都會是投入.

。。進行預測與排班在管理上會有以下幾點要考慮。

1. 考慮聘用兼職人員或"小時工"。國外很多呼叫中心雇用在讀大學生或家庭主婦來從事兼職工作,以利用其靈活的工作時間。國內也有呼叫中心開始在暑期延用大學生。但這方面的實踐還很不成熟,這包括社會接受度,企業(yè)觀念及管理上的一些難度。相信隨著時間的變化,這類兼職將變得更為普遍。

2. 在確?蛻舴⻊召|量的同時,不要追求過低的放棄率。國際上一般可接受的上限是3%的放棄率,這其中包括錯號、其它呼入方面的原因,或甚至因IVR設計錯誤(如按了某個鍵后被掛斷)而導致的放棄的電話,要將放棄率降低一個百分點,通常需要排班與座席資源上的很多努力。同時,除了電信企業(yè)外,一般呼叫中心的中繼線都較有限,百分之一以內的呼入忙音率也是可以接受的。在某一高峰時段的呼入忙音可以幫助調整一部分呼出至非高峰期,從而避免一味增加座席.

3. PBX/ACD系統(tǒng)中有大量的數(shù)據(jù)可以提取,電信運營商的明細帳單及報告可以將所有的來電,包括接通的,放棄的和遇到忙音或其它系統(tǒng)信號的總和詳盡列出。對這些數(shù)據(jù)的仔細分析是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的基礎。目前有些企業(yè)以人工撥測作為主要考核、管理依據(jù),這種方式得到的結果完全不能對預測、排班有任何價值,用在考核上也會呈現(xiàn)很大的隨意性。

4. 在計算呼入電話流量所需座席的數(shù)目時,常用的公式被稱為Erlang C。 后者同時幫助計算所需的中繼線數(shù),這種計算需要的信息包括ASA和通話時間,比如80%的來話要在20秒中接起,平均通話時間為2分鐘等。對于電話呼出,內向電子郵件和網(wǎng)站互動,還有其它的一些公式可以幫助計算。當然,對于管理人員來說,這種計算當然是讓系統(tǒng)來做。

5. 預測中要注意協(xié)調因企業(yè)內部原因而引起的突然大量呼入。比如帳單部門的每月一次寄帳單,營銷部門的大眾營銷戰(zhàn)役等。要讓相關部門的業(yè)務流程上加上與呼叫中心的協(xié)調與合作一環(huán).

6. 員工的上下班時間、長短會不統(tǒng)一。一方面盡可能使員工生活作息不要有太大沖擊, 另一方面也必然不能完全執(zhí)行5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在幫助員工調適的同時, 后勤、行政各部門也要能夠協(xié)調,比如班車的接送,比如就餐的時間等等.

7. 有些突然的呼入潮涌無論如何小心也是事先沒法預測的。放一個"備班"可能是一種方法,但不一定最有效與經(jīng)濟。設計合理的溢出路徑則很有必要,二線、三線及主管、后臺人員應都可在需要時即時上線,同時可考慮不同地點,甚至不同公司之間的溢出處理,外包公司逐漸可以做為溢出選擇之一。

8. 如果呼叫中心具有呼入與呼出雙重功能,是否讓一個座席代表同時承擔兩項任務是一個微妙的問題。讓座席代表承擔多種業(yè)務功能可在呼入高峰時集中處理來電,而在低谷時從事呼出活動,這樣人力資源得到了合理應用。如果呼出活動限于通知、回訪等,則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當呼出活動比較專業(yè)化,需要特定技能,如電話銷售時,則一人兼職不能保證呼出的質量。但將兩個功能組置于一個物理的呼叫中心內,并讓呼出組適時處理一部分呼入溢出不失為一種結構選擇。

9. 與我上面提到的溢出處理有關,既然有很多不同組別的人員要有處理溢出的能力,讓二線、三線、呼出組和管理人員從呼入處理座席代表選拔,就不僅僅具有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意義。理想的狀況是呼叫中心的絕大多數(shù)人要能夠具備熟練處理呼入電話的能力,隨時服務客戶.

10. 當呼入集中在某些波峰而加人顯然不是成本上允許的選擇時,不要忘記IVR上可作一些優(yōu)化,使得自動服務部分承擔更多的呼入。適當?shù)恼Z音留言系統(tǒng)設置是另外一種可能的選擇,明白地告訴客戶系統(tǒng)預估的等候時間值,引導客戶在X時間后再撥也可解決一部分問題。甚至廣告與宣傳材料上合理的內容設計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呼叫中心的高峰呼入量.

本文由作者向CTI論壇提供

返回 袁博士專欄

袁博士信箱:袁博士將及時回復您的郵件

 


分類信息:     運營管理專欄_文摘   文摘   呼叫中心文摘